二野“三号人物”张际春,55年授衔被主席划掉:此人另有重用
发布日期:2025-04-13 14:39 点击次数:98
这篇内容最早出现在风城春史的上。
文章里提到的所有信息都有据可查,具体来源已经附在最后了。
在我军历史上,四大野战军的领导班子中,政治部主任的位置和后来授予的军衔都比参谋长要高,可以说是排在前三的重要角色。这个情况在西北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东北野战军都表现得十分清楚。
二野的政治部主任张际春,兼任副政委,照理说1955年授衔时应该有他一份,可他却不在名单上。这究竟是怎么回事?他的人生又有什么特别的故事呢?
【“老妈妈”】
1900年,张际春生在湖南宜章县一户穷苦农民家里。他打小就对旧社会的剥削和地主的欺压感到愤恨。到了年轻时候,他亲眼看到外国侵略者横行霸道,国内军阀只顾着打来打去,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苦不堪言。
生活的艰难让他对革命充满渴望。1922年,他在湖南省立第三师范求学期间,有幸聆听了毛主席的演讲,这给了他极大的激励,也坚定了他投身革命事业的决心。
大革命年代,他投身于学生运动和农民斗争,带领农民自卫军对抗北洋军阀势力。1926年,他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踏上了为人民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革命道路。
1928年,国民党派出大批军队攻打湖南。为了保存实力,朱德和陈毅率领红军向井冈山撤退。张际春也跟随队伍一同转移,最终与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成功会合。
抗日战争全面打响后,张际春被任命为抗日军政大学的政治部主任,和罗瑞卿一起管理抗大的日常事务。在抗大举办的八期培训中,他参与了其中的七期,为我党和军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基层指挥员。
1941年,日本军队对抗日根据地展开了猛烈的进攻,与此同时,蒋介石对抗日持消极态度,并制造了皖南事变。这些接连发生的事件,使得许多干部和学员的思想产生了动摇,情绪出现了不稳定。
张际春召集大家开会,坦诚地指出眼下面临的难题,同时鼓励所有人稳住心态,专心做事,为抗战贡献力量。对于那些一时半会儿改不过来的同志,张际春仍然不厌其烦地跟他们沟通,常常一聊就是大半天。
张际春尽管身居高位,但加入红军后从不摆官架子,一直过着简朴的生活。他常常把自己的口粮分给战友,把坐骑让给伤员,和普通士兵及老百姓关系十分融洽。
新中国成立后,日子越过越红火,可他还是老样子,处处都对自己要求严格。去附近单位开会,他从不坐车,总是走路去。平时自己动手打扫卫生,洗衣服,连衣服穿破了也舍不得换新的,照样穿着旧衣服过日子。
抗日战争结束后,张际春被派往晋冀鲁豫军区担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整个解放战争期间,他始终是刘伯承和邓小平的重要帮手。作为第二野战军的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他的地位仅次于刘邓两位主要领导人。
在大家眼中,刘司令员既和蔼又带着一股威严,总是用简单易懂的话来讲解战略和战术。而邓政委则非常严肃,从不开玩笑也不轻易发火,他说的每句话都让战士们深深记在心里。
张际春为人随和,大家爱叫他“老妈妈”。谁有烦心事都愿意找他聊聊,他也从不推辞,反而特别乐意听大家诉说。
【另有重用】
在刘邓部队深入大别山进行外围战斗的时候,刘伯承将军已经快五十岁了。他经历了无数个彻夜未眠的日子,整个人都瘦了不少。张际春和其他参谋人员都特别心疼他,总是尽量不去打扰,好让他能多睡一会儿。
考虑到刘伯承的健康状况,张际春主动提出让刘负责指挥决策,自己则承担具体执行的任务。这种分工从1948年春天刘邓会合前一直延续着。两人见面时,刘伯承特别指出:“际春在这段时间里贡献很大。”
张际春听完直摇头,坚决表示不能接受,但邓政委在一旁劝道:“就算没立下大功,也付出了不少辛劳啊!”
除了负责军队的思想教育工作,他还投身于西南地区的开发事业。他成功整编和安置了90万国民党投诚部队,清剿了众多土匪势力,为西南地区的安定、土地改革和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按照张际春的资历和功绩,本应获得上将或更高的军衔。然而在1955年评定军衔时,毛主席在审核名单时特意将他的名字去掉,并说这个人将来要委以更重要的职务。
和其他野战军的政治部主任相比,他们都是上将或大将,只有张际春没有获得军衔。不过,他对此没有任何不满,因为毛主席安排给他的重要任务是担任宣传副部长和国务院文教办公室主任,这样的职务决定了他无法被授予军衔。
宋任穷曾这样评价张际春:他在培养党政军人才方面倾注了大量精力,确实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可以说是遍布各地。
张际春的本事和资历摆在那儿,这个位置非他莫属。他也没让毛主席失望,在管文教那会儿,带着大伙儿一块琢磨,想出了不少好法子来提升教育质量。
虽然张际春没有获得军衔,但他在红军大学和抗日军政大学担任过出色的领导和管理工作。许多后来的开国将领见到他时,都会谦虚地称自己为他的学生。
湘潮杂志 . 2012年10月期,高成林,张际春的几件小事